乐鱼网站在线登录

  • 乐鱼网站在线登录
乐鱼官网app平台

三峡工程: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来源:leyu乐鱼网    发布时间:2024-02-06 23:19:11

  2008年,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提前一年全面投产,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至172米,标志着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百年三峡,百年梦想,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成为现实。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兴建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为什么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仅仅是一个设想?国民政府时期,三峡计划又何以停滞不前?描绘了高峡平湖的蓝图,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一蓝图在当时没有变成现实?

  孙中山先生是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这一设想的,他希望兴建三峡工程以强国富民。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阻扰了他实业兴国理想的实现,三峡工程这一设想也只能是一个设想。

  政府也对三峡工程进行了相关勘测和论证,但政府因打内战而背上庞大的军费开支,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力修建三峡工程,不得不在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后束之高阁。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江洪水问题,使长江流域上千万人民免受洪水灾害,、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殚精竭虑。从“高峡出平湖”宏伟目标的提出到最终决定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无不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梦寐以求兴建三峡工程的愿望。三峡工程的建设凝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寄托了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迫切愿望,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而停留在蓝图上。

  三峡工程投资巨大,工程技术复杂。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总量有了跨越式的飞跃,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实力后盾,三峡工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经过科学论坛和民主决策,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可以说,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已打上了改革开放的印记,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标签。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工程开工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阶段性进展: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目标;2003年按期实现蓄水135米、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2005年左岸电站提前一年全面投产;2006年三峡水库提前一年实现蓄水156米;2008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右岸电站提前一年全面投产,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至172米。

  长江水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每到汛期,荆江河段的洪水水位高出两岸地面6米至10米,成为“悬河”,威胁着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和2300万亩耕地的安全,长江两岸人民翘首期盼着能够兴建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到“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大洪水,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可使长江中下游避免毁灭性灾害。

  三峡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三峡电站26台70万千瓦机组的提前投产和安全运行,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了电力供应。截止到2008年11月15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约2800亿千瓦时,主要送往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三峡电站除了提供清洁能源以外,还促进了以三峡为中心,南北互供、西电东送供电格局的形成。

  三峡水库蓄水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运输成本。长江航运业发展迅猛,过去,通过三峡坝区河段的货运量年均约1000万吨,2007年过坝货运量超过6000万吨。三峡枢纽慢慢的变成了我国东中西部物流中转中心,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长江“黄金水道”名副其实。

  三峡工程坚持自主创新,支持大型机组国产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推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创新模式,使我国水电装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30万千瓦机组到70万千瓦机组的重大跨越。

  三峡工程产生的巨大效益促进了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中国三峡总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形成了“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水电开发理念,顺应了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16年来,三峡工程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枢纽综合效益,中国三峡总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把防洪任务放在首位。2007年汛期,三峡坝址出现多次洪水过程,中国三峡总公司按照国家防总指令实施防洪调度,及时削减洪峰,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在电力生产上科学调度、精益运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为保障航运设施的正常运行,中国三峡总公司每年从发电收入中提取相当比例的公益金,用于这些公益性资产的运行维护。蓄水以后,三峡水库还在长江枯水期向中下游进行了多次补水。

  在工程建设中,中国三峡总公司始终把质量和安全摆在第一位,提出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运行,建设一流工程,建设一流电站”的目标,实行“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目标管理。经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评定,三峡工程建设质量优良。

  中国三峡总公司从三峡发电收入中按每度电提取4.5厘钱设立后期扶持资金,提取0.5厘钱设立移民专项资金,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还积极探索加强企地共建的新思路、新举措。1993年以来,三峡库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约为17%,大大高于全国经济稳步的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速度。

  中国三峡总公司始终将生态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了确认和保证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的稳定,投入120亿元用于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为保护珍稀物种资源,建立了陆生、水生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累计放流中华鲟470多万尾。

  今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标志性目标: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和三峡工程完成2008年试验性蓄水。三峡工程经过十几年持续施工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也随之逐步显现。

  一提到三峡工程,人们很容易想到其生产的巨大电能。其实,防洪效益是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中的第一位。正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中下游遭受的洪水的威胁已大大减小,年年夏天上大堤抗洪抢险,日夜难寐的经历已经尘封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了。

  历史上,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自西汉初到清末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洪水致使荆江大堤决堤,受灾人口均过千万,因灾死亡人数都在14万人以上。而1998年百万军民上堤抗洪的情景也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同样面对这条长江,今天中下游的老百姓却是另一番心情。“在汛期,荆江两岸人民感到安全了。以往每年汛期,武汉市都要组织很多群众去防汛,但今年汛期武汉市的市民可以完全放心地在江滩散步了。”在去年国新办举行的三峡工程新闻发布会上,李永安面对国内外记者如是说。而老百姓的这种安全感,正是来自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发挥。李永安以2007年汛期情况为例:“2007年汛期,三峡工程通过调度两度削减洪峰,使沙市站水位始终未过警戒水位,切实减轻了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汛压力。”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是长江中下游人民能亲身感受到的。

  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形成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下游分蓄洪措施,也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1500万人民和2300万亩良田免受洪水威胁,因此避免的洪灾损失不可估量。

  近年来,国际国内油价高位运行,煤炭价格也持续走高,能源形势日趋紧张。而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样面临着复杂的能源供应问题。

  就在今年,我们还看到另外两则新闻:一是在用电负荷最大7、8月——三峡电站月发电量首破百亿千瓦时,分别达到103亿千瓦时和113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5%;二是今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电煤运输出现困难,部分电力线路一度中断,部分地区电网安全受到巨大威胁。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一月份完成发电量35.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巨大电力送往华中、华南、华东地区,为保障电力形势稳定和居民用电需求,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了贡献,也彰显了其巨大的发电效益。

  当前,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70万千瓦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累计发电超2800亿千瓦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三峡电站(含地下电站)全部完工后,总装机容量可达225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1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如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介绍,三峡电站全部投入发电后,可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地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在能预见的未来,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将逐渐增强,三峡工程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峡工程成功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峡库区形成了一股造船热,投入水运行业的资金成倍增长。据报道,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重庆忠县、云阳等地都有大型的造船项目在建,重庆、湖北争相建造、购置大型五星级游轮。水运行业的兴起见证了三峡工程巨大通航效益的发挥。

  根据规划,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同时,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而随着三峡工程逐步蓄水,上面规划中的一个个数字也将逐步变成现实。2007年经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已达6057万吨,其中,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4686万吨,远超于三峡船闸通航前葛洲坝船闸年货运量1800万吨的历史顶配水平。三峡库区航运业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成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由于水位提升、水面变宽、激流变缓、暗礁险滩消失以及枯水期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的补水,长江尤其是三峡库区的航运安全得到保障,航运能力大幅度提高,而航运成本却明显降低。这都使得长江特别是自古被称为天堑的川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三峡工程并不仅仅是建一座大型水坝,它还是一项大型的生态环保工程。除了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它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

  在节能减排方面,根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在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介绍,三峡工程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类比,可替代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1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一氧化氮37万吨。如果以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对比,则三峡工程单就发电一项,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率约为2个百分点。”同时,三峡工程还大幅度减少了火电不可避免的大量的废水、废碴、浮尘等污染。而三峡工程蓄水提高了长江航道通航能力,每艘船的马力所拖带货物的数量比原来提高了30%以上,由此减少了燃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

  另外,三峡工程具有水量调蓄功能,在长江枯水季节可增加下泻流量,改善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满足下游航运需求,更有助于抑制入海口的咸潮入侵。在长江四大家鱼和珍稀物种中华鲟的产卵季节,通过人造洪峰或加大下泄流量,能增加其产卵数量。

  三峡工程对于长江泥沙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非消极作用,三峡地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密集耕作已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形势极为严峻。森林覆盖率曾一度下降到17%,水土流失面积高达六成以上,年入江泥沙量约4000万吨,成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大量移民外迁,退耕还林,使库区植被得到恢复,从源头上减少了入江泥沙量,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除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三峡工程还有很多其他效益,一是三峡库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兴建三峡工程带来巨额资产金额的投入库区,对库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经过三峡水库调节,能大大的提升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是三峡工程是特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如大型设备制造、专业人才的培训、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方法、三峡工程中核心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等。可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实践,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三峡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窗口,也是中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典范。三峡建设者把争创一流工程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在十七年建设过程中,咬定工程质量管理不放松,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始终贯彻质量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要求,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努力打造一流工程,创造一流工程质量。

  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这座海拔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的混凝土重力坝,相当于60层楼房的高度,由28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正常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110多米。如此巨大的落差和库容压力,要求三峡大坝一定要具有钢铁般的质量。

  三峡大坝建设质量不仅关系三峡工程防洪、发电、通航等效益的发挥,而且必然的联系到下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为大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使得工程质量在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要把三峡工程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

  为此,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格外的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创造性地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标,构筑了五道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工程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监督控制、中国三峡总公司项目部的统筹协调、中国三峡总公司质量总监办按专业把关,再加上由水电行业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钱正英,水利水电界泰斗张光斗、潘家铮等两院院士组成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作三峡工程最严厉的把关人。二期工程开工后,中国三峡总公司还聘请了外国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奥地利焊接专家罗伯特对工程要求严,严到了近乎苛刻、近乎不通人情的地步。在三峡建设者看来,“质量就是生命,三峡工程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请外国专家当监理,就是请来不留情面、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三峡建设者把这五道质量保证体系称为“4+1”质量控制监督机制。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潘家铮院士在三峡坝区说:“今天,我们大家可以宣布,三峡三期工程中的右岸大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大坝,三峡建设者们谱写了坝工史上的纪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立方米。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浇筑量,在世界水利枢纽工程中当数第一。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是三峡工程集成创新的一个典型范例,是大坝混凝土浇筑的一场工艺革命。

  混凝土浇筑方案和配套工艺是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关键。中国三峡总公司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大坝浇筑专用设备——塔带机,并根据三峡工程的特点加以创新,形成了以塔带机为主,辅以门塔机、缆机的综合混凝土浇筑方案。投入数百万元研究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首创了混凝土骨料二次风冷技术,对每一个部位的混凝土都实行精细化温控管理,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个性化”温控措施,采用保温性能优良的聚苯乙烯板进行大坝表面的永久保温。他们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3米升层的浇筑工艺,在温度控制、施工组织、资源调配、混凝土拌和强度、模板配置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关于大坝混凝土浇筑,国家和行业有一系列质量检验标准。但三峡大坝施工以“千年大计”为目标,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制定了符合三峡工程要求、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三峡工程品质衡量准则。目前,中国三峡总公司已对开挖及支护工程、混凝土工程、灌浆工程、金属结构制作及安装工程、机电设施安装调试工程等制定了111个标准。中国三峡总公司围绕建设“一流工程,一流质量,一流队伍”的奋斗目标,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倡导精细化管理,严格工艺作风,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将各种质量保证措施落到实处,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严格受控。

  大体积混凝土有裂缝,是大坝浇筑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2000年冬季,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出现多条表面或表层裂缝,虽然不会影响到大坝安全,但仍然引起了三峡工程参建各方面的格外的重视。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提出,不留隐患应该是三峡工程一定要遵守的原则。为此,中国三峡总公司把国内17位知名专家请到坝上“会诊”,根据专家们的意见,采取了4道处理解决措施,对大坝浇筑以来发生的裂缝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处理。蓄水验收前的安全鉴定和技术预验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些裂缝处理后没有留下隐患,三峡大坝安全运作有保障。

  为不断提升三峡工程建设质量,中国三峡总公司常年坚持举办“质量警示展”,使“创一流无止境”的质量意识深深扎根第一线。中国三峡总公司从思想上攻克“顽疾”,从改进施工工艺治理“顽疾”,从改良施工工艺消除“常见病”。三峡建设者用实践证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系统的制度措施和细致的技术保障,一流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是可以达到的。

  追求一流质量永无止境。1999年底,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质量管理零事故、安全管理零事故”的管理目标。这是我国工程界首次庄重提出的一流管理要求。在三峡,合格已不是标准,优良率才是考核的标准,经得起历史检验才是三峡大坝质量追求的目标。

  为把三峡三期工程建设成一流精品工程,中国三峡总公司把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进一步深化为“零质量缺陷,零违章作业”,并在三峡工程建设工地广泛开展“双零”劳动竞赛,使追求“零缺陷、零违章”成为建设者的自觉行动。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整个三峡工地已经形成质量创一流的浓厚氛围。“精细管理、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不仅已成为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基本方针,也已成为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共同认识而深入人心,三期主体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率达到92.31%。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培育和提炼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文化,不仅有力地保证了三峡工程实施工程质量,也成为代表我国大型水电施工技术提高的标志性工程。

  不仅三峡大坝质量达到了一流工程目标,三峡工程各个领域的质量都是优良的。双线五级船闸从试航到正式通航以来,黄金水道大动脉保持了有序畅通,年航运量突破6000万吨。左右岸26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部实现投产发电,实现自主创新的国产70万千瓦的巨型机组运行稳定,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做到了又好又快。几十万个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设备、地基和边坡都正常安全,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地下厂房开挖犹如在岩石上绣花,工程质量堪称楷模,达到精品工程要求。

  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也表明,三峡的管理模式是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非常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三峡工程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工程本身,许多做法已为国内许多工程所效仿,对国内工程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国务院三期枢纽工程验收专家所说:请和全国人民放心,请相信三峡工程是一座优质工程,安全工程,争气工程,她达到了“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要求,她将千秋万代为人民造福!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它兴利减弊,是一项具有巨大综合效益、可以改善长江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峡工程的最大效益体现在防洪。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可调节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改善长江中游的洪患及分洪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有效地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

  三峡工程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减排作用巨大。三峡电站26台机组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可以替代修建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厂,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亿吨可以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100多万吨可以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减少37万吨氮氧化物,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碴、浮尘等,三峡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可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同时还具备了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三峡工程还明显改善川江航道。蓄水后的三峡水库,使宜昌至重庆约660公里航道水面变宽,水流减缓,使原有的139处急流滩、险滩、浅滩,25处绞滩站,46处单行航行航段全部得到改善,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货运量已突破6000万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大大改善了川江航运条件,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发展,航运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三峡工程已对长江下游实现生态调水,使重庆至汉口间通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改善长江下游水质、减轻污染。

  另外,三峡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农民的密集耕作已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形势极为严峻。森林覆盖率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26%下降到目前的17%,基本无成熟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向“森林-灌木-草坡-裸岩”的方向退化;水土流失面积高达六成以上,年产沙量平均1.5亿吨,入江泥沙量约4000万吨。经过连续移民,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对库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峡工程兴建之初,就确立了“环境与工程建设同步”的原则,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态度,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做好源头控制,减少新的污染和破坏。

  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分工开展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国三峡总公司负责枢纽工程项目施工区环境保护和地震监测和水库漂浮物的清理工作。湖北省、重庆市政府负责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期间水库管理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与环境补偿专项、泥沙观测与研究工作由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库区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专项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文物考古与保护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单位共同参与。

  过去十几年,结合工程建设和实施规划,中国三峡总公司实施了污染预防和治理项目。包括所有砂石加工系统的废水处理及防尘、减噪设施,拌和系统的除尘、废水处理和噪声防护,水泥和粉煤灰的封闭运输,施工生活区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施工区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及工程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的植被恢复进行了规划,对碴场、边坡保护及其他水保工作也进行专门规划设计。三峡工程施工区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绿化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绿化道路34.7公里。并开展施工区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还配合文物考古单位完成了施工区内的文物考古挖掘和保护措施。

  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工作,1996年开始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根据《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中的要求全面展开工作,并以合同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同时,由专业监测部门对施工区长江江段水环境质量、水生物、长江沉积物、污废水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空气污染物排放、供水水质、食品卫生等进行监测。为了推动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开展了多项环境科研与专项调查。

  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水质、泥沙、地震、珍稀物种和水生生物生存等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为监测这些变化,已建成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改善库区水环境上,国家安排400亿资金采取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实施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中国三峡总公司还安排了资金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确保了三峡水质安全。多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坝库区水质良好。三峡坝区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水质无明显变化,长江干流和近岸水域各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Ⅱ类。坝区水质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各测点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泥沙来量小,水库排为40%。最近10多年监测成果表明,2004年长江泥沙含量已呈逐年下降之势,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近年也有减少趋势。与80年代对比,长江水土流失下降了23.9%。三峡坝址的输沙量,近年也有减少的趋势。同时,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措施,在泥沙多的汛期一般不蓄水,在泥沙少的季节蓄水用于发电和航运。科学试验证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防洪库容还会保留86%。所以,泥沙对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影响不大。

  三峡蓄水诱发地震的问题,经过专家多年研究论证,已取得一流成果。成果说明,三峡坝区属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远离地震活跃的板块边缘。三峡水库蓄水后,虽不排除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从高估计,影响到坝区的最高地震烈度不会超过6度,但三峡工程是按照7度地震标准设计,8度地震标准设防,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不会影响三峡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同时,蓄水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已建立了三峡地震监测系统,还制订了三峡库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三峡工程地震监测网可以完整地监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滑坡是长江上游分布较为普遍的地质现象,水库蓄水和库水位变动,有可能导致库岸失稳。对此,专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测、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国家投资治理了库区的地质灾害。水库建成后,由于江水变深,崩塌体和滑坡体入江碍航的危害将大为减轻,也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

  为减少三峡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中国三峡总公司坚持向中华鲟研究所投入经费,供研究人员研究和人工繁殖中华鲟,扶持了这项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

  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外界广泛关注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已经采取了妥当的保护措施。

  三峡蓄水前后,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和对自然景观保护也取得积极成果。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风光的雄、奇、秀、幽的整体特色依旧,大批湖泊及支流新景点已涌现出来。形成的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将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光和游玩。

  三峡库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是众人关心的一个话题。通过几年来的抢救式发掘,三峡库区共出土珍贵文物6000余件,一般文物50000余件。

  中国三峡总公司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先保护、后开发,形成了“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新理念,使水电开发进入了一个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境界。

  拥有100多项“世界之最”的三峡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结晶,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手和引擎。科技创新不仅解决了三峡工程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也促进三峡工程攀上了世界水利水电建设的世界高峰。

  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前,国家组织了长达40多年的论证与技术难题攻关,有数千名科研人员投入三峡科研大会战,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提交了2000多份科技成果报告。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后,国家又将三峡工程的有关科研项目列为攻关课题和国家重大项目,其领域涉及泥沙、航运、水文、地质、水工、施工、建材、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生态环境、人文等多学科、多专业。

  在工程布置方面,既要考虑防洪,又要考虑发电和航运。通过攻关创新,三峡大坝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124300立方米每秒,26台大容量机组布置于大坝左右两侧,采用坝后式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则利用有利的河道地形条件布置于长江左岸。优化比选后确定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大流量、多机组带来的河床宽度不足的难题。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全长483米,汛期约有四分之三的洪水要从这一坝段通过,如何保证在特大流量情况下,洪水从大坝安全下泄,是三峡工程遇到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在大坝建设中,对泄洪坝段采用了三层孔口布置方式,布置23个深孔和22个表孔,为进行三期施工导流和截流布置22个导流底孔,从而解决了在高水头、大流量、多排沙复杂条件下,大坝因高速水流可能出现的空化及泥沙磨蚀和消能防冲问题,确保了大坝安全运行。

  三峡工程进行的两次截流——1997年进行的大江截流和2002年进行的导流明渠截流,其综合技术难度均为世界截流史上所罕见。大江截流水深量大,龙口最大水深达60米,为世界之最;实际截流流量为每秒8480立方米至11600立方米,也为世界截流工程之最;导流明渠截流是在人工开挖的光滑的河床上进行截流,抛投料不容易稳定,其综合难度超过大江截流。

  在两次截流中,三峡建设者进行了大量水力学模型试验以及数值计算和机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使我国河道截流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三峡大江截流设计及实施工程技术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技术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二期围堰是大江截流形成的世界水电工程史上最大的深水围堰,水深达60米,堰体80%填料需在水下施工。具有工程规模大、施工水深、挡水水头高、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短、技术复杂等特点,被称为“水下的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建设中最具挑战性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三峡建设者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及许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土石围堰上钻孔到基础岩石,并压灌混凝土形成了漏水量仅为设计渗水量的1/10的防渗墙。水电专家们称赞“几乎达到滴水不漏”。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仅混凝土浇筑总量就高达2800万立方米,这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多年科学研讨与论证的基础上,中国三峡总公司选择了以国外生产的塔带机为主、以缆机和门机为辅的综合施工方案,使混凝土浇筑用上了世界水电史上最先进的“流水线年,三峡工程进行了连续3年的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年浇筑量都在4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2000年创造了年浇筑548万立方米,月浇筑55.3万立方米、日浇筑2.2万立方米的三项混凝土浇筑的新世界纪录。

  大坝混凝土浇筑出现裂缝是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病”。就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不出现裂缝的大坝,从发生的频率来看,大体积的混凝土每10000立方米会产生0.1~1条裂缝,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初期,也出现了一些裂缝,一度是三峡工程项目施工的最大顽症。为攻克顽症,确保工程质量,三峡建设者围绕混凝土施工展开了科技攻关。为满足三峡混凝土耐久性的特殊要求,优化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创造出二次风冷技术、综合温度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控制了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的顽症得到根治。三峡左岸大坝出现裂缝的频率是每万立方米不到0.1条,三峡右岸大坝还没有发现裂缝。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为复杂的船闸,整个船闸开挖要在花岗岩山体中深切,两侧要形成最大高度达170米的直立高边坡,如何保持如此复杂的船闸高边坡的稳定,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三峡建设者通过运用大量高新技术进行地质勘测和多学科综合试验研究,采取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坡面喷锚等新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高边坡开挖失稳和变形的问题。

  双线五级船闸金属结构设备总量达3.88万吨。安装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要求高,许多安装技术要求已超出国家规程规范要求。人字门、反弧门、检修叠梁门以及桥机轨道梁等都是国内同类设备中规模最大的。其中,24扇人字门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第一至第四闸人字门每扇高38.5米,相当于两个篮球场大,单扇门重量为867吨,其外形尺寸与重量均为世界之最。上有顶枢,下有底枢,中间是门柱,要求安装完工后两门的合拢间隙在设计允许值0.1毫米以内,小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也就是说,两扇人字门安装后关上,一根头发也插不进去。三峡建设者围绕船闸水力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船闸金属结构技术等开展攻关,攻克了这一系列难题,并使我国航运建筑设施的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三峡工程对于我国机电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三峡工程的水轮发电机组、高压电气设备、升船机和船闸设备、直流和交流输变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容量、规模都代表世界当今最高水平,三峡工程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超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制造水平。通过三峡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不到7年的时间,使我国大型水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实现了30年的跨越,基本实现了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1993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等创新成果诞生。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已有1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0多个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请和应用的专利多达700余项。

  三峡工程有关科技负责人说,因为是世界第一,所以三峡工程的许多难题在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答案。科学技术创新是三峡工程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是科学技术创新成就了宏伟的三峡工程,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科技创新还将始终贯穿于三峡工程的运行与管理之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 邮箱:请将#改成@)订阅北极星周刊,精彩内容不再错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3年,三峡工程全年运作情况总体良好,水资源、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的发挥。2023年三峡水库累计来水3428亿立方米,较设计多年均值(4510亿立方米)偏少24%。消落期统筹兼顾保障需求。1~4月维持出库流量6700立方米每秒以上,保障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4月底前维持库水位不低于155米

  截至11月25日,三峡船闸2023年过闸货运量超1.56亿吨,突破2022年全年货运量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三峡船闸共运行10210闸次,过船39463艘次,通过旅客16939人次。自2003年通航以来,三峡船闸已安全高效运行20年,累计过闸货运量19.96亿吨。20年来,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流域管理

  三峡集团召开贯彻落实习重要讲线日,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青山碧水托云霞,高峡平湖守安澜。三峡集团在成立30周年之际召开座谈会,再学习再领悟再落实习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在慢慢的提升。三峡人与时代同行,以越来越坚定的步伐,诠释着三峡集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要义,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一边是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一边

  一座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行,与老百姓的生活与发展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其本质就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工程。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靠水而作。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善治水的优良传统,积淀出“水治则邦兴,水患则国衰”的治水思想。而一邦之本在于民,本固才能邦宁,于是又孕育出治水者“赋税之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就为三峡集团注入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基因。三十年来,三峡集团秉持天下情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浪潮中,朝着建设一个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类可持续的美好未来不断迈步。1992年,寒冬腊月,北京街头银装素裹。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一趟专列从北京车站缓缓驶出

  2022年,三峡枢纽全年运作情况总体良好,水资源、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的发挥,在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构建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水资源利用2022年三峡水库累计来水3404亿立方米,较设计多年均值(4510亿立方米)偏少25%。消落期,三峡水库充分的发挥淡水资源库作用,累计为下游补水156天,

  时间长河奔涌不息,2022年成为滚滚向前的浪花一朵,但其中每一个拼搏的身影、每一幕成功的瞬间、每一滴奋斗的汗水都将被时光镌刻,定格为永恒的画面,给三峡人以汲取智慧、砥砺前行的力量。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史上最枯长江来水、最高极端高温、最

  12月5日,由水电五局承建的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工程顺利通过单位工程验收:大坝工程共计20个分部工程,合格率为100%,其中优良19个,优良率为95.0%,外观品质应得93分,实得88.5分,得分率95.2%,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长江三峡工程是我国治理、

  我们敬爱的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方案》指出,支持自贸试验区内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服务构建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深化创新跨境电力交易“云南模式”,探索建立跨境电力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慢慢地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北京环境厅、北京财政厅等联合印发《“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文件提出,推动绿色交易有序发展。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在国家主管部门指

  导语:碳中和的实现,归根结底依赖两个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所谓技术创新,简单说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发展新能源,就是两个替代,即在能源供给侧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或者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侧用电能替代;节流就是工业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鉴于能源结构与资源禀赋,中国仍然还要经常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不可或缺,必不可少。

  编者按:当前推进能源转型进程中新能源是很重要的一环。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紧抓能源革命时代机遇,围绕能源转型、国内外新能源政策信息动态展开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本专栏将围绕国内外能源转型评价、新能源接入、配额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纳等,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思考与读者共赴一场思想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国际论坛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强盛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最佳投资工厂和领军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ABB荣膺多项大奖。该活动聚焦“新基建智能化高质量”,旨在评选和肯定为强盛中国制造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制造企业和领军人物。中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展以来,塔山第二发电公司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所有的环节。一是坚持“一部门一方案”原则,公司14个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结合公司“提质增效年”各项安排部署,细化任务分解,提出具体措施,鼓励广大员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形成了全员创新、主动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擘画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作为、敢于担当,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擘画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作为、敢于担当,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擘画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作为、敢于担当,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擘画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作为、敢于担当,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